top of page
Search
  • Writer's pictureChina Pride NZ

我们加®️了,这只是个开始,我们想说...

Updated: May 8, 2020



2019年3月20日,我们正式拿到了新西兰政府认证的非营利性组织证书,China Pride NZ正式成为新西兰第一个官方认证的华人同志组织,我们加®️咯。

这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时刻。

大家可能不知道,3月17日,组织其中的十六个小伙伴们相聚签署了组织章程及注册申请。会议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们的一员大黄收到消息,说她们公司其中一个基督城的同事在枪击案中丧生了。随后她啜泣着说了一段自己的感悟,我很感动,之后我也流泪了。

我流泪的原因一是因为触景生情联想到近期经历的一些事情,二是因为看着身边太多太多小伙伴们一路走来,面对比绝大多数人们要多的多的来自社会、生活、工作乃至家人的压力。我们作为少数群体,这路上的风景只有我们自己感同身受。但我们大多数人没有放弃过,我被你们感动。

我希望大家能够在异国他乡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在这里,我们都一样,我们不孤单,这是当初想到要建立这样一个组织的契机。但这并不是组织唯一的使命,搭建与完善家园,为的是能够让家园里的每一个同胞们,更有信心的做自己,更团结的相互支持,更有勇气与力量的发出自己的声音。

回顾短短半年组织的发展历程,从2018年8月,我第一次参加了当时由群主大黄和其他几个小伙伴们组成的彩虹合唱团微信群的聚餐,到反复酝酿和小伙伴们讨论成立组织的想法,并得到大家的支持与帮助,到9月着手搭建网站平台、公众号,社交媒体,10月网站和公众号正式上线,11月第一个Campaign #ProudToBe 上线,12月收到新西兰天维网和VICE NEW ZEALAND的联合采访邀请,就这样一步步的遇到了现在这个组织大家庭里的你们每一位。


我们目前的微信公众号注册人数在549,网站注册人数在256。

数字不能代表什么,现在只是一个起点,接下来我们会更大力的发展与推广组织的活动与影响力,包括线上的Media Campaign,影像拍摄,线下的分享、演讲、职场干货、社交娱乐等等,同时也会和其他国家的华人同志组织相互合作支援。当然,在这过程中,每一位优秀的你们的支持与帮助是非常必不可少的。


今天是一个开始,我们的路还很长,但是我已经看的到路上的光亮,彩虹色的光亮。

-- Lois Hong

从一个小小的微信群开始,就像一颗小种子,我们呵护着这颗小豆,给它浇营养水,给她好吃的idea,在太阳下渐渐地成长,一步一步变成今天的China Pride NZ。 也许现在是一朵小小的小花,但它会慢慢变成一棵大树,也许不久的将来,更多的力量会推动它,让一朵花便变成一个黑黑麻麻的黑森林,哦不对,应该是彩虹森林。彩虹森林是彩色, 因为森林里面的人们都是满满色彩的,艳光四射的,just being themselves。很感动,也感恩,可以参与也见证China Pride NZ的诞生。期待日后更多的活动,听到更多的声音,分享更多的故事。


Let's Celebrate Differences, 

Let's Celebrate Love that crosses all boundaries, 

Let's Make Love 


(P.S. As I’m writing this, Lois Hong next to me 说:“不能出现「点」,「长短」,「大小」,「下面」,等容易误会的词禁止使用,我们是个正经的组织,但是可以在腾讯审核要求的‘色情、低俗、恶俗’范围之外,来点搞笑”。嗯... 谢谢感谢组织)

-- Louise (Lulu)


2019年3月20日,新西兰首个华人LGBT官方组织China Pride NZ(NGO)终于正式注册成立。我查了下数据,尽管有很多无聊如我的人,但是对于世界上现有的NGO组织的数量,并没有人得出一个准确的数据,粗略估算,大概是1000多万个,其中印度数量最多,有200多万个,平均大概600多个印度人就有一个NGO。但可以确定的是,在这个汪洋大海里,China Pride连朵小水花都算不上。尽管如此,这个消息还是让我以及偏安在南半球一隅的一小撮人很兴奋,因为对我们而言,这朵小水花,孕育了整个海洋。


因为有了China Pride,我们不再游走在边缘,也希望彼此不必修饰遮掩,我们可以堂而皇之拒绝标签,也更加理直气壮接纳自己;因为有了China Pride,我们都不再是孤独的个体,而是有了并肩同行的伙伴,我们也不再是漫无目的的且行且踯躅,而是有了共同认同的理念和目标;因为有了China Pride,我们终于有了一个可以依靠的家园,不仅可以表达自己,促进每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更可以增进民众对LGBT的认知和理解,最终回馈我们的同胞和社区。

It’s great to be accepted, it is profound to be understood.

-- 大黄


China Pride NZ,正如它的名字,我是中国人,我骄傲,我是同志,我骄傲。


作为一个曾经维护着基督城les圈子的老移民,能看到我们有真正的公开的组织,有如此的号召力,和非常用心的组织维护者Lois Hong,大黄等,我真心为我们的组织和我们大家骄傲。

回想当初介绍网上认识的小伙伴入群的时候,大家最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咱们有没有群活动。无论是新来的还是老移民,大家都希望可以通过一个信的过的组织来认识更多的朋友,能理解自己,能互相支持的朋友。


新西兰是我们的第二故乡,但对于有些人来说,因为对英文不自信,也因为性格,并不那么容易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甚至很难解决单身的困境。从China Pride NZ 成立至今,我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朋友愿意出来讲述自己的故事,越来越多的朋友站在了阳光下,越来越多的朋友给予别人帮助。Why not?我们是那么的努力,那么的阳光,那么的多彩,我们为我们生活的地方洒下汗水,我们值得被肯定,被尊重。


谢谢Lois Hong,谢谢小伙伴们,让我们有了这么好的平台。


-- Sandy W


这个组织China Pride NZ特别有能量. 认识Lois Hong,大黄和其他小伙伴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blessing,特别感恩。世界上没有比做自己更容易或者更难的事情了,China Pride的建立,让我们自己,让更多的小伙伴有一起做自己的Community,分享能量,互相empower的同时希望激励更多的小伙伴加入我们,一起建立一个互助充满爱充满能量充的community/社区。

-- Bette C

对于我们来说,一年中总有一些特别有意义的日子,或许是一个人的生日,又或者是某个纪念日,手机中的Calendar总会适时的提醒我们这些日期的来临。而从现在开始,我的手机中将会多了一个时间提醒,那就是3月20日,China Pride NZ 正式拿到新西兰政府官方认证的日子。在这个逐渐壮大的家庭里,我们给予的不仅仅是帮助,寻找的不再是认同,我们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自在生活,勇敢的去爱。


-- Eva


在海外的华人同志往往身处种族、性倾向等多重的边缘身份,可能需要在情感、工作、身份认同、社会融入等方方面面应对很多独特的挑战。如果有一个有凝聚力的、彼此关爱的社群相互支持,我们在海外的生活可能会容易得多。很荣幸参与和见证了组织的第一次正式会议,聆听了现场的同志朋友们分享在异乡的苦乐。这是一个欣欣向荣的起点,让我们一同参与到社群的培育和发展中,有欢乐一起分享,有困难一起面对。


-- 老崔

能够参与和见证这一刻,感到非常荣幸和骄傲。CHINA PRIDE NZ给了我们很多力量,让我们更积极的拥抱未来,更勇敢的面对未知。同行路上,一路有你。希望我们能把这份力量传递给更多人,每个人都值得更好的爱和被爱。


-- 彬彬


记得第一次在纽村看Pride Parade,激动了一整个星期,但那时还看不到我国的影子~第二次看的时候,已经有人高举中国国旗在欢呼,顿时就跟着湿了眼眶~今年,虽然不是官方组织的游行,但CHINA PRIDE NZ已经成为单独的方阵~So proud of it! 虽然这是一条被看作”少数人走的路”,因为有你们,可以更勇敢。谢谢CHINA PRIDE NZ,让我们在纽村有了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也拥有了更多笃定前行的力量。


-- 暖暖

3月21日一早在微信群里看见China Pride NZ成功注册的消息,想起去年底方才读过Skykiwi介绍China Pride NZ成立的文章,短短几个月时间已经有声有色并步入正轨,令人不得不敬服管理团队的务实高效,并为这个大好的消息而激动雀跃。

激动之外还有感动,当我看到个子小小、安静却蕴藏着了不起力量的Lois Hong在群里谈到组织的愿景,“希望LGBT群体从被容忍、被听见到被接纳、被尊重”,我的心被这不那么喧嚣、但极有内在张力的几句话打动。是啊,LGBT作为一个天然存在、不容忽视的群体,应该如何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被大众所接纳、所尊重呢?我想,首先我们自己应该接纳、尊重,甚至欣赏、亲近所谓“不同”吧。

周末和一个来自印度的同志好友聊天,他告诉我在印度,说英语、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同志和说印度语、更具当地文化特色的同志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不仅在同志酒吧会分为泾渭分明的两个区域,平日里的彼此疏离甚至相互攻讦更是常事。类似的事并不仅仅发生在印度,扪心自问,我们是否用过刻薄的语言攻击过无辜的人?在潜意识里,是否把中性气质、瘦小身材以及平凡外貌当作同志原罪?在评论人或事时,是否无意或有意地参杂地域、文化、种族的刻板印象及偏见?虽然党同伐异乃是人类天性,然而进化了几千年以后,在本能欲望、本能情绪和本能反应之外,是不是应该多一点思考、缓冲、容忍和兼收并蓄的态度呢?

从上世纪60年代的石墙运动,到随后数十年席卷全球的同性恋除罪化,再到如今同性婚姻在西方社会的普遍合法化进程,我们不仅看到了LGBT运动的崛起和民众对普世价值、基本人权的孜孜追求,更看到了LGBT这个群体在社会发展进步进程中起到的先锋作用。而LGBT运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解放了加诸于LGBT群体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枷锁,更以一个无所畏惧、追求自由和基本人权的态度,让社会看到了多元化的本质和参差不齐的常态。所以,作为一个先锋群体的我们,若仍是津津乐道于种族偏见、宗教分歧、文化霸权、甚至在LGBT群体内部自我构建出一个不同小群体间的歧视链条,那我们与那个我们一直抗争了几十年的旧世界、旧秩序又有何异呢?


我期待着这个组织的成立,不仅会是华人LGBT群体在新西兰这片多元化土地上的再出发,更是你、我、他/她一起来认识、欣赏、乃至拥抱异见、分歧、多元等种种“不同”的全新开始。


-- Roy

最后,再次附上我们的愿景:

让我们不仅仅是被容忍,而是被接纳。

让我们的声音不仅仅被听见,还能被尊重。

让每一个所谓不同不再被看作偏离主流的异类,而是被视为丰富多元的一抹色彩。

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拉起爱人的手,走在阳光下。

95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感谢小伙伴「牛魔王」的来稿 文字 | 牛魔王 China Pride NZ 终于官方正式注册成立了!!此处要鼓掌一分钟。 想起三年多前和女友刚到新西兰留学,我满心期待的想要搜索新西兰的华人同志组织却一无所获,今年初终于看到关于LoisHong的介绍和彩虹召集帖,果断注册和关注,再看到你们一步一步终于成立了属于新西兰华人同志群体的官方组织,真的很开心同时也充满期待,希望我们这个彩虹联盟能越来越壮大,

bottom of page